前几日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园
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民俗教育活动
——搭建内蒙古蒙古包
孩子们可以更加了解、熟悉历史悠久、民俗特色的蒙古包是如何搭建而成的。
一大早,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家长及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园蒙汉授中大班全体幼儿、老师们来到了搭建蒙古包现场。家长们开始了搭建蒙古包活动。先把哈那和门立起来,捆绑结实了之后,把陶脑举起来,用乌尼把哈那和陶脑支撑起来,蒙古包的大骨架就完成了,在外面覆盖上既保暖又轻便,还利于拆卸和搬运的毛毡,就完成了蒙古包的搭建。
虽然天气较冷,但丝毫没能减少孩子们了解蒙古包的热情与兴趣。民俗文化,落实于生活中的点滴,这次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共同感受到来自民族文化的魅力!
蒙古包
蒙古包又叫毡房,它是由哈那,乌尼,陶脑组成的骨架,和外面覆盖的毛毡搭建而成。是蒙古族牧民为了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发明的可流动的“房子”。它是蒙古民族的智慧体现,是蒙古族文化符号。